NG体育娱乐挑战宇宙法则?美国太阳能发电材料获巨大突破转换效率暴涨3倍新开发的量子材料,可以将63%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是目前商业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的3-4倍,远超33.7%的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目前商业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大约在15%—20%之间,而美国理海大学研究团队宣称,其新开发的一种原子级厚度的量子材料,转换效率达63%,彻底颠覆之前的科学理论,这是真的吗?全球能源将迎来颠覆性创新?
2024年4月10日,《科学进展》杂志发布消息称,美国理海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原子级厚度的量子材料,可以让外量子效率达到190%。
这样的效率,意味着阳光能量照射到这种新材料之后,可以有63%被转化为电能,远超过之前的商用太阳能电池板,也超过了33.7%的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这个“极限”是“标准测试条件”(STC)下把阳光转换为电能的功率百分比,揭示了太阳能转换的理论上限,由肖克利和奎伊瑟在1961年首次计算出来。
目前,商业太阳能面板的转换效率,大体在15%—20%之间,而理海大学的新材料,可以将这个转换效率提升三四倍。
如果把目前所有的太阳能面板,都更换成新材料面板,发电量将立马提升三四倍,这种跨越绝对称得上性突破。
理海大学研发的新材料,名为铜掺杂锗硒/硫化锡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原理是将铜等零价电子,插入到原子级厚度的范德华间隙中。
所谓范德华间隙,是层状二维材料之间的微小间隙,可以容纳原子、分子和离子等NG体育娱乐。新材料产生的间隙,由维锗硒化物(GeSe)和硫化锡(SnS)异质结构界面共同构成的。
传统太阳能面板转换效率只有15%到20%,主要是因为接收的光线一小部分转换成电能,大部分变成热能浪费掉了。
就如以前的钨丝灯泡一般,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亮度完全比不上现在的LED灯,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电能,都变成热量浪费掉了。
目前在实验室测试中,多晶硅实现的转换效率最高只有20.4%,单晶硅为25%,多层电池因为结构的原因,可以达到更高水平。
2023年,我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推出串联硅/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3.9%,让硅基电池首次突破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实验室中的最录,是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六结III-V太阳能电池。它在2020年创下了47.1%的转换效率。
但这种转换效率,并不是标准测试条件下取得的,而是在143倍太阳光强度的聚集光线下实现的,正常太阳光下则只有39.2%。
对于转换效率轻松达到63%的新材料,西班牙ECO新闻称,“这种太阳能电池板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因为它违背了宇宙规律。”
ECO新闻如此说法,到底是有真凭实据,还是完全基于传统理论发表感慨,目前来说无法确定。不过理海大学能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应该是已经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如此逆天的转换效率,一旦应用到商业太阳能发电领域,必将是性的进步,光伏发电量大幅提升,对改变人类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能源,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人类也一直在想方设法获取新型能源,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基于这一目的,各种各样的奇葩新型能源层出不穷,有些还比较靠谱,有些纯粹是徒增笑柄。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水氢燃料车”的闹剧。2019 年5月,《南阳日报》发布头版文章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成功下线,市委现场参观并为其点赞。
所谓“水氢发动机”,据说加水就可以跑,具体为将水转化为氢气,然后用氢气为燃料推动发动机运转。一时间,加水就可以跑的汽车轰动全国。
发明这款“先进发动机”的企业青年汽车,其董事长庞青年表示,水氢燃料汽车技术已成熟,水氢燃料车所加的水并无水质要求,自来水、河水、海水均可使用。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孙柏刚教授,对此提出强烈质疑,认为把水变成氢气再推动汽车行驶,要么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要么根本就无法推动,这明显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而在庞青年之前,还有一个更能骗的“民科”王洪成,他导演了一出“水变油”的闹剧,一时间被宣传成“中国第五大发明”。
作为一个只上过四年学,连初中学历都是骗来的民间科学家,王洪成干过乘务员和公车司机,因为和车打交道,逐渐对燃油产生了兴趣。
他不顾以往的科学理论,或者是因为文化低根本就不知道石油的形成过程,偏执地认为石油是水在地下与某种物质发生反应,然后变成了油。
沿着这个思路,王洪成开始疯狂实验,中间还炸掉了手指炸伤过头,最终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发现了这种让水变成油的神奇物质——“水基燃料”。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终王洪成露馅,被判处罪锒铛入狱,所谓的“水基燃料”也大白被彻底封禁。
以上都是失败的例子,当然也有成功的奇葩燃料。譬如列支敦士登一家汽车公司搞出来的盐水动力跑车,英国Bibean收集咖啡废渣并提炼出燃油。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生物燃料的概念逐渐兴起,生物乙醇汽油有一段时间曾大力推广。就连“地沟油”都被加工成航天燃料。
当然,因为加工成本过高,这些技术目前大部分还处于试验阶段。也许将来某一天,技术实现突破之后,人类就可以逐步摆脱石化能源,减轻石化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科学家其实已经发现了人类的终极能源,那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也就是传说中的“人造太阳”。不过目前还处于初期实验阶段,距离成功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造太阳”就是通过可控核聚变的方式,模拟太阳产生光和热,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让人类真正实现“能源自由”。
这其实也是一项核能利用技术,不过和现阶段的核电站还有很大区别。目前的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的方式产生热量,然后推动发电机形成电能。
核裂变的方式能量利用率低,就如如今的商业光伏太阳板一样,大部分能量都浪费掉了。而且核裂变还会产生核废料,给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核聚变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以氦3为原料进行核聚变反应之后,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要高得多。
两种不同反应方式产生的能力,可以通过和氢弹来进行比较。就是核裂变的产物,而氢弹则是核聚变,唯一的问题就是氢弹释放能量的过程不可控。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研究“人造太阳”项目,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研发进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介绍,“我们花了10年,建成世界首个‘人造太阳’装置。”此后又用了15年时间,创造了1兆安、1亿度和1000秒的世界纪录。
2016年初,实现5000万度温度下等离子体运行102秒,创下世界纪录;2017年,实现101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2018年11月,实现1亿度实验目标。
2021年,实现1.2亿度运行101秒,直接将之前的时间延长五倍;同时还实现1.6亿度运行20秒,成功打破了我们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2021年底,“人造太阳”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创造同等状况下运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2023年4月12日,我国“人造太阳”成功实现稳定态高约束模式运行403秒,标志着我国离可控核聚变又近一步。
我国的可控核聚变不断进步的时候,多国合作的类似项目,却面临着烂尾的结果。自2006年以来,国际“人造太阳”项目耗费63亿美元,而最新的预算显示,该项目还需要再投入200亿欧元,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