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健康防护有啥要点?专家支招

  新闻资讯     |      2024-08-10 18:01

  立秋时节健康防护有啥要点?专家支招“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是立秋节气NG体育。8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立秋后户外运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等进行提示。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不仅容易诱发感冒等日常疾病,对慢性病患者也带来不小的挑战。“节气交替之际,我们对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量运动、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应有所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说,“我们可通过增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结合时令进行健康养生和疾病预防,做到防病于未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立秋了,早晚的风也有了一些凉意,但由于立秋时段还在伏天,所以白天还是很闷热,人们在避免凉风侵袭的同时,还要继续防暑祛湿,所以立秋时节的感冒预防需要兼顾祛湿和祛寒。

  推荐一款代茶饮——陈皮姜茶。陈皮有健脾祛湿兼理气的作用,生姜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这两种食材可以各取3-6克泡水喝。立秋过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肺燥,会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可以进食一些白色的食物,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如百合、梨、银耳等。

  如果出现了感冒的症状,比如有流鼻涕、咽痛这些症状,也可以揉按列缺穴,会起到宣肺解表、温经通络的作用。

  在起居方面,立秋时节白天越来越短了,夜晚越来越长了,《黄帝内经》当中提倡顺应天时“早卧早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夏秋交替,天气变化不定,的呼吸系统最容易受到侵袭,公众要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同时,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立秋之后,对于中老年人心脏系统确实有很大挑战,立秋之后,在秋天乃至冬天这个过程,血压波动会更大。所以立秋开始,到秋冬交际,对于所有的中老年人:

  首先,有心血管病的,要更加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心血管病,不管是高血压、冠心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让吃的药要吃,同时要吃够剂量,把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所有的病人都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也包括不吸烟,限制喝酒,不要久坐等等。秋冬季节温差开始变化,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冬天更冷,心血管病的危险更大,但是经过秋天的准备,把危险控制到最低,到了冬天也会安然无恙。

  同时,要警惕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常见高危疾病,储备基本知识,根据一些信号进行及时应对,将危害降到最低。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漓:运动要讲科学,安全是第一位,是首先需要重视的。虽然已经立秋了,但是天气依然炎热,最需要重视的就是避免脱水造成的中暑和热休克等这样一些严重问题。比如说暑假,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在炎热天气下长时间行走,以及运动爱好者、健身爱好者们在炎热天气下进行户外健身锻炼,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体温容易升高,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补水少,体温升高会更快。体温升高对身体有害,当排汗降温难以控制体温升高幅度时仍进行运动会发生危险,孩子甚至会发生惊厥、抽搐等症状。因此特别不鼓励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让其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很多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会在场间冰敷颈动脉给大脑降温,以降低自己的疲劳感,这是很好的自我保护和处理过热的方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立秋时节,民间热衷“贴秋膘”,不少商家也早早以“贴秋膘”为由头称“再热也要来个大肘子”。立秋时进食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一方面可补充夏天胃口不好、体力消耗引起的身体亏空,另一方面可提高抵抗力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充足,甚至营养过剩,因此我们不建议盲目“贴秋膘”。比如过度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风险。所以“贴秋膘”不光是要吃肉,还是饮食要均衡、营养结构要合理。这里面,除了肉类,还包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在肉类里面,除了瘦猪肉,一些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这些都可以少量食用。

  立秋进补主要是清补,不建议大补。要根据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补,如果身体很虚,立秋确实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如果本身就有肥胖、高脂血症的人群,建议还是要谨慎“贴秋膘”,要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三伏天晒后背是最近网络上非常火的一个话题。晒后背确实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在中医里面,这相当于是利用太阳的照射和大自然的阳气,来提升身体阳气的一种方法。中医讲,后背是阳,腹部是阴,在后背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阳经。督脉在后背正中央,这上面有个很有名的穴位,就是大椎穴。督脉是“阳脉之海”,统揽一身阳气,它对于全身阳气的运行是非常有帮助的。督脉对于整体经络的通畅、温煦,包括扶正祛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在伏天晒后背也是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哪些人适合晒后背?冬天手脚特别怕凉的病人,中医讲阳虚的病人或者体质虚弱的人,还有一些寒湿比较重的人都适合晒后背。当然了,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晒后背进行养生。晒后背也是要讲究时段和时长的。在这个季节,一般要避免暴晒,在上午8点到10点的时段,下午3、4点钟后的时段,紫外线强度比较弱,阳光也比较柔和,这些时段比较适合晒后背。晒后背的时间也要控制,比如年老体弱的人可以短时间晒背,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一般可以先晒15分钟、20分钟,循序渐进地可以增加到30分钟,主要是避免阳光照射之后引起一些身体的不适,要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度。

  那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去做晒后背?比如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皮肤病的患者,以及容易上火、有湿热症的人群,还是要慎重。在晒后背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如果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胸闷气短的症状,要立即停止晒背,及时就医。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