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闻资讯     |      2024-06-28 00:04

  NG体育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名誉院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带领相关专家学者于2024年 6月23日至25日专程赴绵阳梓潼县“中国两弹城”调研,并参加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推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活动,参观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出席了第三届科学家精神学术研讨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绵阳梓潼“中国两弹城”文艺演出“时代风尚”活动和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工作推进座谈会,并作有关报告或讲话。李后强还被聘为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在科学家精神学术研讨会上,李后强从“四个把握”角度阐述了科学家精神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生动解读了“把握科学家精神的现实价值”“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把握精神对物质的重要作用”“把握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等内容。他指出,科学家是为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工作者,科学家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信仰+感情要素。但科学家明白科学精神,并信守科学精神,否则就出不了真成果。科学精神是尊重真理和规律的精神,科学家精神是为真理和信仰献身的精神,是探索未知和奉献新知的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科学家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科学家精神可能不同。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铸成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品质和鲜明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精神,这就是:一是爱国精神;二是创新精神;三是求实精神;四是奉献精神;五协同精神;六是育人精神。这些精神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志要素和心智力量。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对物质有巨大反作用。强大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是成功的保障。科学家精神是向上、向善、光明的、正面的、积极的先进文化,属于人类文明,是巨大的精神动力。以科学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如化学反应一样,要有良好环境和条件,适度的能量、温度、浓度、压强、溶剂、催化剂、反应器等。科学家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想境界,“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文化气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执着精神。科学家首先是人,和普通人一样,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在精神上也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由于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自身的固有特性,科学家在某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特点,有其独有的精神特质,需要社会理解和包容。

  李后强指出,传统生产力是指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或者改造、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是发生了质变的生产力,是被创新颠覆了的生产力,包括“三新一优”——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工具、新质劳动对象及其三者的优化配置,1+1+13或者1+1+1→3+δx,这里δx就是新质,具有非线性特征,与传统生产力完全不同。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家是劳动者,是新质劳动者,不再是没有知识的文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质劳动工具不再是锄头、镰刀、牛马,应该包括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机器人、无人机、核技术、量子技术、生物合成、航天技术等手段;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劳动对象不再仅仅是土地,而是新材料、新空间、新生物,如石墨烯、大数据、空间站、太阳能、人本身等,包括有形与无形的劳动对象。能否优化配置,发生化学反应,关键在体制、机制。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新质生产力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新型生产关系”,这与传统生产关系完全不同,因此要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包括管理和制度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科学家精神是思想、理念、信仰层面的无形力量,表现“场”效应;新质生产力是物质、硬件、实体层面的有形力量,表现“物”效应。二者耦合,形成“电磁场”,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物我合一、人景合一”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家精神是“希格斯场”,能够给社会赋能,给个人提神,我们要让科学家精神照亮人间!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后强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重视未来产业。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未来产业要关注人性与社会。好的未来产业符合人性,满足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欧洲绝非偶然,这是由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从以神为本转到以人为本。科学的伟大发现始于人性释放。他说,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玩概念,不是形式主义,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要进行换位思考、第三方思考。所谓未来,实为当下;所谓前瞻,即为日常。比如能源问题,核能、储电技术大有可为;还有老龄化问题,人工智能大有可为。这些都依赖于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关注人性的产业才是最好的产业。最好的营销是人性营销,一切营销技巧的底层逻辑都是人性。李后强说,手机为什么成功?因为符合人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手机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它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改变形式。手机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未来产业。

  在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工作推进座谈会上,李后强在讲话中指出,翠云廊充分体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经典伦理,但这个“凉”不是冷更不是寒,而是恰到好处的温度,是优质资源,谁掌握了“凉”资源谁就是赢家。他强调,研究院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文化思想、习生态文明思想,让翠云廊发挥更大示范引领作用。“信仰的力量无穷”。文昌文化、古柏文化、蜀道文化和“两弹文化”都是信仰文化,是梓潼最为重要的优质资源,应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后强表示,人造的物质与精神叫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具有积累性和延续性,对文化的最好继承是创造新的文化,要克服“文化误区”“遗产悖论”“生态困境”。他说:“古人为我们创造了辉煌文化,我们深感骄傲与荣耀。但是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成就上,必须努力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让后人为我们感到自豪与欣悦。”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让翠云廊古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学术与需求、短期与长远、继承与创新、绿色与红色、文化与文明、县域与廊道、历史与现实、约束与激励等关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大翠云廊文化系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要研究梓潼文化的基因、血型、气质、体型和动力,深度转化“翠云廊”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把翠云廊建成文化廊、生态廊、科技廊、开放廊、共享廊。

  李后强要求,研究院要坚持“务实、借势、保护、发展、匹配”原则,在“翠云廊到底有什么特殊性?”“翠云廊在全国和世界有什么地位和作用?”“翠云廊能为全国和世界做出什么贡献?”“研究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他强调,要在“六个高”和“六个翻”方面努力工作,即“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发布一批高标准的课题、推出一批高效益的文创、举办一批高能量的活动、发表一批高质量的论著、带出一批高站位的人才”和“翻土、翻页、翻新、翻版、翻案、翻番”。他说,梓潼的“梓”乃“木王”“百木”之意,“潼”乃河水、江水之意,因此梓潼有著名的翠云廊是历史必然,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梓潼的生态信仰来自古老的星宫畅想,尤其是北斗七星,古人早就发现“七曲山形如北斗”,因此主张“天人合一以德配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注重和谐崇尚中道”“注重实事不尚浮华”等理念。梓潼古柏量大、质高、龄长、形美,每一棵古树都是一本书、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象征、一面旗帜。树木无声,生命有情,大家要用心去感知、用情去倾听。要释放翠云廊“世界林长制”“中国植树节”发源地的潜能,吸引更多资源流向梓潼。文昌祖庭,世界知名。七曲山对东南亚地区有强大吸引力,可以利用文昌文化建设教育园、产业园,开展研学活动、健身、科考活动NG体育娱乐。“七曲山”可能来自太阳“七彩光”(雨后彩虹)或北斗七星,也可能是七个音级,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我们唱好“七首曲”:“序曲”(调研谋划)、“散曲”(解放思想)、“插曲”(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套曲”(各种组合配套)、“度曲”(按照规律谱写自己篇章)、“和曲”(大力协同、齐心合唱),“神曲”(发酵推动、诗意奋进)。要对有形与无形、现实与未来、自己与别人的资源加强研究,整合形成梓潼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经济势能。

  李后强最后指出,梓潼是新中国设计研制氢弹的地方,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是让中国人民真正挺起腰杆的地方,是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地方,是中国工匠精神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人民共和国永远不可忘记的地方,也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发展的地方。我们要强化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扩大全球视野和文化边界,按照国际标准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举办的“文昌祭祀大典”和“翠云廊大讲坛”,打造成梓潼名片和世界品牌,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绵阳市领导莫怀学、梓潼县领导刘强、胥兴荣、黄开宇,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领导刘涛、邓诚、梁胜朝以及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专家王胜、石明、罗东波、衡迅、刘文、刘升荣、罗朝华等分别参加座谈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