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应摘掉有色眼镜绿色产能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在五一假期迎来观展高峰后正式落幕,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展台的火爆以及众多海外汽车厂商和参观者的涌入,既展现出车展乃至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开放姿态,也从侧面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向世界提供的不是华盛顿所渲染的“过剩产能”,而是先进产能。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越是急于炒作不实说辞,越暴露出他们在本国再工业化进程遭遇困难与挑战时的心态失衡。只有摘掉有色眼镜,从市场规模、结构变化以及全球产业链协同等维度着眼,才能真正看懂中国先进制造业尤其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来的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才能全面认识中国绿色先进产能之于世界经济的积极意义。
客观认识中国绿色先进产能,首先需要正视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乃至“大浪淘沙”中发展起来的,西方眼下恰恰是想故意淡化甚至歪曲这个基本事实。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一边为国际贸易筑墙设垒,一边给中国先进产能获得比较优势贴上“不公平竞争”标签,但这种“双标”无法抹煞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中国相关产业成长的决定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区域不同国家之间乃至更广泛的全球层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正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不断壮大起来的。举例来说,仅过去十年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就从超过1元/度降至0.1元/度。在此过程中,相关光伏企业不仅击败同业选手,甚至对国内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的“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形成“创造性破坏”效应。除了太阳能发电,中国在风电、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也表现出类似特征。美国指责中国“不公平竞争”或“输出产能过剩”,实际是给本国相关行业竞争力的颓势寻找借口,为此不惜抛弃长期标榜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原则。
其次,鉴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还需从市场规模、人口基数和全球化视角理解产能的相对性问题。当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市场30%左右,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和。尽管从绝对数量上看,中国具有压倒性优势,但考虑到市场规模和人口基数,美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中国的2.5倍,日本和德国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7倍和2.89倍。且从产能质量上看,中国制造业尤其一些高新产业虽然正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NG体育官方入口,但国内相当数量的行业实体仍然卡在中低附加值环节。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时代,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类似的工业化进程。受市场规模、产业和技术竞争力等因素限制,相关国家短期内无法建立起体系性的工业化基础,尤其是在部分具有一定技术集成要求的中间产品领域,短期内只能依靠外部进口,即由相关制造业强国发挥“补链”功能。美国加大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尤其新能源产业的污蔑指责,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自身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困境。长时间的“脱实向虚”和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美国难以再在全球产业链一些关键环节扮演称职的“补链”角色。
而中国向世界市场提供的产品,正从之前的工业流程中间品转向当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和高科技含量产品。这也正是当前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急需的。换而言之,中国相关领域产能绝非“过剩”,而是体现了中国为其他众多国家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的某种分工协同关系。
第三,以发展眼光理解中国绿色先进产能的变化趋势十分必要。二战结束以来,主要工业国都经历了制造业占比迅速上升、到达顶峰后再逐渐回调至合理区间的轨迹。比如,二战后美国制造业产值最高时一度占到世界40%以上。但随着自身发展和对欧洲和日本等投资的增长,美国制造业的世界占比逐渐下滑,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占比相应提升。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经历了与美国类似的产能结构调整过程。以此观之,中国目前正处在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实现产能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包括新能源行业在内的先进产能也会在内外需求的市场机制调试中实现动态平衡。
在经济全球化虽遭逆风但仍坚韧向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坚持放眼国际市场,据此进行内外产能配置。这样的“走出去”绝非美国政客和口中的“输出过剩产能”,而是以绿色先进产能供给促进国际市场自由公平竞争,为其他国家提供优质选择。(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