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官方入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之二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开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孕育壮大。北京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黑龙江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安徽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各地不断推出新举措,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呈现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中央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总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总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总的重要讲话,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概括,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以及核心要素,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方面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势头更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就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因此,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壮大的过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人形机器人不仅能浇花、洗碗、摆放椅子,甚至能帮人剃胡须;量子计算机能把算力提高到新的层次,以指数级增长超越现在的超级计算机……这些前沿创新让我们切实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NG体育。同时,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历史经验表明,科技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在上海市杨浦滨江,曾经的煤灰仓的顶部平台铺满了太阳能光伏板。这一“零碳智慧综合能源中心”,通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变为巨大的“充电宝”,为周边的咖啡馆、岸电充电桩、景观照明设施等持续提供绿色电力,生动展现了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向“工业秀带”“生活秀带”的跨越,彰显了绿色生产力的巨大潜力。不久前,习总在主持中央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有利于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领域“十四五”重大工程台账系统纳入项目1.2万个,完成投资60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过半,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不仅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治本之策,而且有助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习总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绿色科技领域的短板弱项,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从政策取向上,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从社会层面看,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细颗粒物平均浓度相比2020年下降20%,启动区建成区域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用高硫石油焦生产燃料气和氢气供各装置使用,实现“变废为宝”……神州大地绿色发展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必能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来源:《人民日报》)
● 看点从电力数据看新质生产力全国上,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等热词受到广泛关注,也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十四五”以来,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绿色发展动能澎湃,新型消费活跃,给用电增长注入新动能。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电力数据可以感知经济运行状况与结构变化,为转型发展赋能注智。从电力数据看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要手段,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相关行业用电高速增长。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十四五”以来,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0.2%、12.7%;代表新质生产力产业基础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9.7%,高于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14.4%,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速接近50%,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明显优势;数字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10.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速为8.6%,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数实融合全面深化,更高技术含量的新型生产工具不断催生。从电力数据看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开发利用、行业电能替代在我国加速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不断展现在电力数据中。截至2023年底,我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达到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从用电量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绿色产业典型代表行业用电量合计2879亿千瓦时,“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20.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7.2%;其中,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和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从60亿千瓦时增长至405亿千瓦时,年均增速近90%,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电气化铁路、港口岸电及充换电服务业年用电量从813亿千瓦时增长至150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2.8%,绿色出行逐步成为共识。从电力数据看消费增长新动力自2015年起,《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政策文件相继印发,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新质生产力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通过以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型供给手段催生和创造新需求,带动相关消费行业用电快速增长。2020~2023年,我国与数字消费相关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年均增速11.5%,反映以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日益普及;与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相关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7.1%、13.3%、14.7%,与健康消费相关的医药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0.1%;与绿色消费相关的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增速达66.1%,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激活庞大的新型消费市场。(作者:苏步芸 董楠 梁宇 刘展志 作者单位:南网能源院)
● 难点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题。今年全国期间,习总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此前,习总在中央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当前,我国科技体制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破除,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优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和科技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潜力。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开放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谁布局得早、推进得有力,谁就有望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获得发展主动权。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使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源源不断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来源:经济日报)
● 编后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重要战略机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从技术经济的视角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跨领域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呈现多点突破和群发性突破的态势,并不断开辟出新的巨大增长空间;二是技术应用创新迭代加速,催生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并快速渗透至传统产业领域,驱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全面跃升;三是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已经并将继续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结构,社会制度体系将出现深刻调整;四是科技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已经确立,并加快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世界正在经历剧变,全球范围内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战日趋激烈,技术、数据、知识、人力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作用凸显,国家之间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研发和高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环境质量、法治建设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务之急。